2013年3月25日 星期一

道家長生術─秘本

無極麻仙姑、勇筆王奇謀主著

道家長生術─秘本 目錄
 第一節 十二時辰之選修 
 第二節 五行生剋之趨避及修訣 
 第三節 四時與人身陰陽 
 第四節 守精之修訣 
 第五節 化氣之修訣 
 第六節 還神之修訣 
 第七節 龜息大法 
 第八節 丹元 
 第九節 一氣真元 
 第十節 常課 
 第十一節 坐工 
 書後語 



無極麻仙姑 降
第一節 十二時辰之選修
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十二時辰、每時辰為現今之二個小時,其中,子為陰,辰為陽,午屬正陽亥屬正陰;餘時多不取。凡在練氣築基之人,首選以每日之辰時為最佳。蓋因辰時,陰漸去,陽 正昇,且人之作息處於休息過後,可以容易吸納、接受。練氣築基,當然不 外吐納;然則,不拘於坐工,行住坐臥,咸可吐納。所謂吐納,明言之,即 是呼吸。只是,呼吸之間有其學問。人需氧氣,無時無刻不在呼吸之中;端 以體質而論,若氣息不永,後繼無力者,宜由深吸淺呼,若氣息浩沛,則可 淺吸深呼。(註:所謂氣息,可用肺活量衡量。)所謂行住坐臥,咸可吐納,是可以視修者之便利。譬如有早起運動者,可以漫步,小跑而調節呼吸, 又或者有坐工習慣之修者,則先以調節呼吸,收到吐納之效果。人之吐納,基本上是:氣有不足,則加以聚驗沈凝;氣若有餘,則以駕 馴使御,庶可心意為使,活息脈絡,運行不止。而,時辰之選擇,是以天地 之本質,輔助人體後天之不足,如此,始克達到長生之根基。具體而言,我人在平素心有旁騖之際,平素呼吸之詳情,是不能發覺。 有者會短促,有者會長沈,甚至有者無規律。所以,選時之修習吐納,是藉 此短短時間,從心意之支使,從無由察覺而控制;氣既早存,不加以駕馭, 徒勞氣行之工,未收其益,豈非可惜。是以故,由省視自身之屬類,再選定時辰之運用,依此而持恒作吐納; 如此,是基本修行長生之根基,更是道家修者,在修行深奧法行之際,必先 奠基之工也。

無極麻仙姑 降
第二節 五行生剋之趨避及修訣
五行之相生,順序以木、火、土、金、水,水又生木;五行相生,於焉 萬物有序。但,五行亦有相剋;木剋土,土剋水,水剋火,火剋金,金剋木。按白虎通五行中有載:天地之性:眾勝寡,故水勝火也。精勝堅,故火勝 金也。剛勝柔,故金勝木也。專勝散,故木勝土也。實勝虛,故土勝水也。人之生也,四柱干支,分屬五行之數,依此五行而生成。故人有五行屬 性(並非單一屬性,分有其主,有其副,當然取其主為屬。)之特質;譬如 屬性中主副為相生,其人必為順柔之性。如果其人屬性是為水,則其天性較 有親和之人緣。如果其人屬性是為火,其人天性較有進取心。如果其人屬性 是為金,其人天性必然能耐而剛。如果其人屬性是為木,其人天性較能專注 一心。如果其人屬性是為土,其人必然容易認命而腳踏實地。五行之用事,乃必要各乘時而當旺,似如人之逢時得勢也。如木是旺於 春正、二月、火旺於夏四、五月,金旺於秋七、八月,水旺於冬十、十一月;至於三、六、九、十二月,各以十二日為木、火、金、水當旺之日,餘十 八日為土旺,故一整年中,五行各有用事七十二日。既有當旺之時,人之五 行契合之,必然增加氣勢;當然可以五行之正行,譬如屬金旺於七、八月, 此時正可正行合之。亦可以五行相生,譬如屬金,土為相生,則土旺之時均 為相生可合之時。修道家長生之術,五行之生剋,當然是先避其鋒,再順其勢,自然可以 得盡其利。但,僅明五行之生剋理絡,尚有不足,仍要有攝納之法,始能「行訣得利,收納成原」。所謂訣之納氣、欽神、行排濁。納氣--人身之中自有其氣,然則氣有不足,或氣有消耗。所以,必要藉 諸天地之氣加以收納,馭行成原而為己用。可以藉調氣吐納,可以藉坐工行 氣而為之。歛神--神為虛游。容易飄離散馳,因此,必要加以綰縈,使之歛守在元。可以藉觀想而御神,可以藉守丹而沈元。排濁--正如提煉之法,有去蕪存菁,有汲元存渣。納氣歛神之後,重濁 之廢氣,藉由呼吸,或毛細孔排除。可以由口呼濁氣,可以用運動而排除。


無極麻仙姑 降
第三節 四時與人身陰陽
四時即為春、夏、秋、冬,各有其性。春為大地生氣之始,夏為陽剛正 烈之際,秋為收穫之成,亦有落葉蕭瑟之感,冬為寒冷之天,可為藏歛之守。天象時序之定,是在養育天地萬物,以及調節萬象之生息。人在天地之 中,受四時之滋潤,當然,亦必受四時之侵擾影響。春夏可以屬陽剛較盛之 氣,秋冬可以屬陰柔較盛之氣。人身陰陽之屬性,大抵而言,乾為男而屬陽,坤為女而屬陰;然則,亦 有例外者。可以由氣行而察覺是陰陽之屬性;當在氣行之間,察覺氣似暖流,則為陽,反之,則屬陰。(當然,有外力干擾如因果討報,沖犯陰靈及煞 厲等除外。)天地時序與人身陰陽屬性既然分判,當然取其長而補己短,始為合宜。 經云:孤陰不生,獨陽不長。因此,陰陽必需配合;人身當然亦是存在陰陽。換言之,乾男屬陽質,但陰質同時存在,只是佔其小部份而已。醫家以陽 虛生外寒,陰虛生內熱,陽盛生外熱,陰盛生內寒,發熱惡寒為病發於陽, 無熱惡寒為病發於陰。足見陰陽氣機在人體之存息,更可以影響人身之健康 及病變。職是之故,用補陰瀉陽,補陽瀉陰。陰陽既是對立,又是可以互補,人身欲求受益於天地陰陽之力,當然必 需與之配合。譬如乾男屬陽,則以秋冬之陰,可以得其利;反之亦然。修道家長生之術,以陰陽互補、相生,及至還原,是為基礎。往昔道家 練氣士,以日月精華,助氣至純,即是以陰陽運轉,虛實互補,而成就氣行 無礙之肉身,進而練氣成丹,成就紫府登仙之法,或是陸地無礙之人仙。今 時修子當然亦可如是;唯,往昔道家之修士,可以棄凡塵,隱入深山福地而 修,今人則難以如此割捨,所以,造成困難。本文在修者明其理之後,必要有修行之法訣,即是:陽莫過陰而入魔, 陰莫過陽而入邪。需知,在修行中,陽要藉陰而轉補,但是,過度依賴「陰」,客反其主,則入邪魔。但是如何明辨「過」,在修程中,陽察陰盛,陰 察陽盛,俱是「過」矣!
法者,可以由坐工,藉氣行達到陰陽互補、運轉,及至還原、成丹之過 程。

無極麻仙姑 降
第四節 守精之修訣
精者,生命之泉源,亦為三寶精氣神鎖鏈中之首,練精化氣,氣可以提 神,使三寶在人身中可以保護凡軀各部器官,因消耗而帶來之傷損及病變、 退化。守精,不論行者或世俗之人,均以戒色為首要;然則,戒色仍分:實淫 與意淫。實淫,當然是貪色縱慾,一且色慾過度,精自失矣!精為血,當然 屬水,水在人體過度流失,則水火共濟之調和,自然失去平衡,火燒水枯, 則人形愈消槁。意淫,雖無實際行淫,但在意念遐思中,精關蠢動,色心大 發,火性更起,蒸燒真水,虛火頓然流竄,終致竟日神思恍忽,無法意念控 制思緒,而成情火之灰燼。所以,戒淫不但在實淫與意淫均需兼顧,只有在眼不觀美色,足不入綺 地。換言之,以端正視覺,不接觸情色書、牒以及聲色場所為基礎。才能端 肅身心意,使之不心生邪念綺思,達到不動淫念,守住精關。然則,後天之守,並非書言,可以輕易而達成。並且,敦倫人之大禮也,亦非全可避免;因而道家修士亦有藉諸藥材以補流失之不足者。唯,後天 之補充,先天之不足,在在均是有所失去,因而,道家乃有修法以加強。道家精關之修訣,必要洞悉人身生理之構造與一日之陰陽調濟時辰。人 身生理,每在睡起之際,陽旺而動念,則易消耗陽精,而成損蝕人身之精。 故在晚課之際,(可依各人之習俗,以戍、亥之時均可。)可以依此而修。作課之前,宜先淨身,(水溫不宜過熱,涼水亦可。)沐浴作用,是在 放鬆心情,可以容易進入修法妙境。功課時,可以用「靜坐」方式,但不是 佛家之禪坐、入定,亦非道家之練神練氣。只是靜靜而坐,不必在意是否入 靜或行氣等問題。坐定─眼微閉(可以全閉,也可以三七分。)─雙手乾坤互握環扣而置 於丹田。口唸真言(真言:玄牝轉化。永注癸元。敕急律令。通體生涼。) 可以三遍五遍七遍十遍。往昔道家修士修法必有檀香,蓋檀香可以助心情沈穩肅穆,今時修者亦 可;但必要注意,坐處通風,庶免香煙瀰漫,影響心情。

無極麻仙姑 降
第五節 化氣之修訣
氣者,生命展現之動力。亦為三寶之中,承先啟後之中繼站;精守充沛 於人身,可以練化助長人身之氣,使氣生生不息,而以提神之炯明。更可以 在氣原不息之中,帶動全身器官之活力,進而更能促進人身新陳代謝,氣脈 順暢,已是奠定長生之基礎。化氣,既是承接精源而加以轉化,昔時道家修士自然有以藥材或食物來 助長加強,亦有先以氣行使之綿長進而匯聚充沛。但是,氣於人身,雖然不 展露於外,但氣行於內,卻有岔氣、氣傷之虞,是以必有專精之修行者,始 能藉氣行之,功來助氣源之充沛。本章主旨是在守精而化氣,故不而贅述。道家修士助氣原之生生不息,進而衍伸為龜息之術,俱是法訣之功。但 人身之氣息,有先天即強、弱,亦有後天損耗過重,或是後天加強而形成。 唯,人身一天之氣最順暢之際,莫過於早晨,故道家修士均在早課中,作氣 原之功課。作課之前,可以先行調息─作普通之呼吸調節即可,最佳者,是 在樹蔭下,因為大自然中,早晨樹木會吐氧,大益人身之呼吸循環,亦即加 強補充氣原之動力。化氣之法訣─坐定(同守精之靜坐)─深吸氣─閉氣(不要呼出,使所 收之氣流轉於體內,因所收之氣是練化精原之動力,不論是清淨或廢氣均要)時間不限,視各人之承受度。(在人身毛細孔已在逐漸緩慢排出氣息時, 運轉氣流已練化元精成氣,加強人身氣原。)─口唸真言(真言:萬輪流轉。丹田聚納。脈絡既穿。成長氣原。)可以視各人之時間、環境而作一次至 數次。道家不論任何宗脈,或道法、道術、甚至經典諸宗,對於養生長生,卻 是最為尊榮,推為道家妙法。是以,有練氣、練丹、胎元、諸家宗脈之法理 存在。今時,長生術之法要,既要洞悉陰陽互濟之功,更要明澈精氣神互補 互生之理,如此修訣始能盡得其旨。

無極麻仙姑 降
第六節 還神之修訣
神者,生命之主宰;語云:神形枯槁,意指人之內外俱已如枯木搞灰, 生命不續。因此─「神」在人身,可以知生命是否賡讀,是否可以展現動力,因此,是為三寶中,勘察生命是否有存活之能力。人身,有軀體之形像,當然亦有主宰軀體傳輸系統。心為人身之王,為 一身之主宰,神為心之使,執行心之所動;故,心神為人身之完全作用。神,可以是心之為使,可以傳達人身言行思緒之主宰,更可以結合精、氣而脫 胎凡軀,成就無所阻礙之靈體;即是元胎。在通俗語句中如:心神、精神、神氣等形容人之現象;但是,也由此可 以知道「神」之作用,于人身是非常重要。譬如要守精,神不可飛馳遐思。 譬如要氣行周天,以神馭氣,事半功倍。譬如要修法,以心觀想,以神入境。換言之,神若安健,顯露光芒,並匯聚人身之精氣,可以使人身形象得以 光采華耀。道家修士對於「神」,抱持非常慎重之態度,因為,神可以成就為賡續 於「體」而不滅之生命;但並非是「凡」,亦非「元神」。是由軀體形象, 在極限而腐壞之後,「神」亦不滅,所謂:天地人三才,與天地同參,即是 以 「神」可以與天地同配也。是以故,如何令「神」不滅,而有益於人身,延長軀體使用極限,即是 道家秘法也。道家有練神之法,不論是藉神或胎,藉神或丹,或藉神益元,關鍵在於 如何還神之元,進而可以得其助力。需知,神既可匯聚精,氣而助益人身各 部器官,而顯露神采,則「練神還神」即是滋養體軀之壽命,使人身減輕衰 耗、腐壞之速限,而達到長生之目標。因此,還神之法訣,可謂是總結,比較繁複,因為,需要匯聚精、氣, 再加以還諸於「神」,然後,三寶融匯,充沛全身。還神之法訣─坐定(需先行氣順暢脈絡)─行氣─納入氣海(氣海盤旋)─後行命門─再上重樓─會於玄關(氣神融匯)─運行周天(周天有成, 精氣融匯於神,則三寶分佈人體而各司其職,各益其部。)真言─疾!歛! 叱!萬緒歸原,不紛不紊,是神養元。

無極麻仙姑 降
第七節 龜息大法
道家龜息,淵源流長;龜何以長壽,蓋以耗氣其微,養精蓄銳,得以減 輕損耗真元,而得長壽之訣。所以,耗氣損元是促命短夭,反之,當然得延 其壽。自古以來,修真之士,特重養生修真之法訣。但養生,有關飲食、睡眠 等日常生活及作息等,換言之,是規律生活,飲食不觸過於剌激食物,故道 家亦主張:淡食以養生。修真者,元也。男為乾,乾為陽,故男修元陽;女 為坤,坤為陰,故女修元陰。養生有術(亦即不蓄意傷害身體器官之飲食作 息),加上真元不予浪費。基本上已縮減身體使用之傷害,亦即延長使用年 限;並且,養精蓄銳,更可以激發身體之潛能。人身之氣,氣息不絕,只是,綿亙賡續之餘,卻有必要節制其耗損之程度。人身展現生命,呼吸動靜之間,都是減損氣機。譬喻一個人坐在樹下乘 涼,一個人作激烈運動,則其所引動而消耗之源,當然是不能正比。(在此 意指超出正常運動量)道家龜息之法,即是,在人身所必要消耗之能源氣機 以及真元,藉此妙術歛肅、節制,正如水龍頭加裝出水節制器,以免水量過 大而浪費。
道家修法,尤其注重藉諸天地、地形、五行等大自然所蘊含之能量;從 其間吸納攝後,融為己用。而自身之能量,受此肉身所束縛,因此必要加以 激發至極限,意即開發自身所具備之天賦,使之可以運用。欲修龜息大法;既已明知與氣元之關連,當然必要由此著手。我人之氣,有強有弱,有綿長,有促短,雖然未必攸關龜息大法之成就與否,但是, 不可否認,氣息使之綿亙、厚實,此至綿延,卻是基本要件。因此,每日以卯辰之交,或亥子之交,以取交泰之氣。靜坐吐納,以取 馭氣之機,兼而蓄氣儲元。馭氣之工,必要關鍵,因為用氣之道,如用水源,省之有積,費之則耗;故需練其氧氣在體,徐之運用。具體作法─氣歛於 內穿行無礙,循環無礙,口鼻作用可由毛細孔替代,則龜息有初基。需知,人在生命展現之中,呼吸端賴口鼻運用,換言之,氣為人之生命 所仰賴。但是,魚在水中,亦要呼吸,亦要用氣,只是不同於人。龜息大法,正是運用此理而成。吸進氧氣,納入丹田,呼出即是有害之二氧化碳;在此吸取有益及排除 有害之過程,正如水龍頭一開,水量即出,但加裝節水器,卻可控制其出水 量。我人口鼻之呼吸,是與生俱來之本能,但,毛細孔亦可呼吸,並提供身 體之氧氣;此即龜息之精華所在。

無極麻仙姑 降
第八節 丹元
丹元,可分解為丹神與真元;但,元神可以為人體之不死身。
人身之內,氣之為使,不容爭議;譬如胎兒在母體,需賴臍帶輸送而維 持生命及茁長。道家練氣士,吸納天地精華,蘊於氣海,加以馭行、轉化, 旋氣成丹;以氣養丹,功行火候終生不怠,丹元不散,突破假體,飛昇而去 ─正是道家所謂:穀神不死也。人之元神,本如嬰兒,具備自主意識,以及能力;但卻無防衛抗禦之能 力。因此,必需依附假體之保護。換言之,亦如胎兒在母體之內,受保護, 受滋養,而日漸茁壯長成。
道家修真之士,以氣養體─是為練氣士。以氣養丹─是為丹士。修丹者,當然,氣為關鍵。因而,有勤於坐工,耕耘自身之真氣,使調息有節,運 行有序;出入有其脈絡,是為周天也。有尋覓磁場旺盛之處,藉陰陽兩極而 運行氣機,納於丹田。有藉鍾靈毓秀於名川勝地之奇藥,而增強自身氣行, 達到以氣養丹。但是,不論以氣養丹,以氣養神,或是以氣培元,其究竟是在成就「長 生」之術。要使「丹元」成就,而為陸地神仙,或是飛昇而登紫府,其修訣 絕對重要。養丹─一日之時,以寅卯之時為晨曦初露,初陽始起;亥子之時為月陰正盛,是為正陰之時,故,養丹之功課,不可輕忽。培元─元胎之神,隨氣浮沈,故需先歛納於玄關,使元神成胎,具備飛昇之力,或者元神具備靈力,能有抗禦之能力,則不受不可預測之力,減少損耗,以免得軀體之傷。培元養丹,由氣入門,一般練氣,由吐納調息,使能沈歛匯聚;但修丹 元之術,關鍵在如何歛納於玄關。道家修真之士,有在正午之課,觀現、導 引,以期元神常住玄關;亦有先養成丹,再藉氣行丹,住於玄關之中。綜此而言,修丹元者,練氣於吐納,養丹於晨夜,正午坐於成胎元之工。修者必需謹慎於修法之際,有天劫、魔劫。所謂觀想、導引,即是以意為主,使其隨念而行。所謂:天劫、魔劫, 即是修法之中,天火刀兵及入於魔象(不論是外力或自性)。因此,修者慎 要護法周全;可以安雷符,可以請護法,或者於道場之內而修為要。

無極麻仙姑 降
第九節 一氣真元
天地有陰陽二氣,人身亦同有陰陽之氣,但如何吸納陰陽之氣而練成純 陽之氣(或是純陰之氣),則是真元也。無極生太極,太極生兩儀,四象;;而衍化成萬象萬物。其中,太極之 一氣,兩儀即陰陽;故,一氣生兩儀,兩儀肇陰陽又可復歸成一氣者也。天地為陰陽,日月為陰陽,乾坤男女為陰陽,凡事萬物,以迄萬象均為 陰陽之象,換言之,由一分二,再由二歸為一。如此演化之過程,再成收圓 之象,應用於修真者修其一氣真元,正是奧妙所在。所謂「一氣真元」,一氣先天所具,至真至純之氣;真元,則為人體陰 陽所秉賦也。人自呱呱墜地,由一縷真靈入胎,依附肉身而成長,肉身因在 凡塵,自受污染,因而,真靈亦同受污染,乃成蒙蔽;但是,靈不入胎,無 以成長,胎不入靈,不成性命。兩者有如唇亡齒寒,相互依持,因此,必要 藉修持而行復歸合一之功也。古來修真之士,為修培此一氣真元,大費苦辛。有苦尋鍾靈毓秀之洞天 福地;有尋找深山大澤,奇山峻嶺以求地靈氣場;有搜尋佛道丹藥,以脫胎 換骨,增強氣機。每一動作,倍見苦辛,即是在企求得助於天地大自然精華,或是前賢心得之丹方妙藥。因為,人身是在紅塵濁世,總有難免受所戕害;雖然,因其受益,卻也因其所損。何況,夙世以來潛藏於輪迴業障之中, 業力尚蠢蠢欲動。
人身具有一氣真元,即是成就純體;如要行持任何法教妙術,是已事半 功倍;正如未曾染著之白紙,可清晰印上任何文字、圖畫。而修道家長生 術者,更是如火添薪,熊熊益旺而得其周全之功。今人修法,已不必如往昔修真之士,或覓山川大澤,或覓奇山酸嶺,或 求仙丹妙藥;只要慎防夙世業力之干擾即可。欲修純體之一氣真元,男者為乾陽,正午是正陽熾盛之時,女者為坤陰,陽沒陰起之申時最佳。天時既得,加緊修工;坐於正時,藉時之氣,吸納 於身內,沈於丹田,旋成氣海,蘊納天地精華,九轉之工—必需丹田一沈, 氣海一旋,謂之一轉。道家九轉,有謂周天一轉,有謂丹田旋氣為一轉;差別在丹需周天,練 體則無需。不過,恆持不怠,使氣無所滯,當為首要。

無極麻仙姑 降
第十節 常課
顧名思義,即是例行而不間斷之功課。人世間只要是專業領域之技術,就必定要定時定項之訓練,再按進度增 減;修道子亦如是,不論是任何宗脈,修任何法門,明確而且定時之功課, 絕對不可疏忽。譬如出家眾,早晚午等課是必備,譬如練氣士,坐工行氣選擇時辰,亦 是不可輕忽。再如各行業如歌手、運動家等等,在其領域中有特定訓練,一 者培養,二者形成慣性。培養是在專業中必要,譬如歌手,必需練習發音、 拓展音域,使其技巧熟練,可以自然即發聲。運動者亦如是,筋骨之磨練, 肺活量之擴展,使其持續力因訓練培養而成慣性之自然。道家修行者亦如是,尤其修長生,必要先由養生、健身著手。而養生、 健身,更是舉手投足,生活作息中,悉皆有所關聯,最直接而關鍵是在「氣」;因為,氣直接牽連身體氣機之順、滯。氣順,則體軀可以有效遏止衰耗 及新陳代謝作用,減少細菌侵蝕而產生病變。氣滯,各部器官仰賴之血氧聯 帶受阻,將引發各部器官之病變,體軀亦將衰耗。因此修長生,「氣工」非常重要。所謂氣工,練氣之坐工也。既曰「工」,必需勤、恒、完備。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;因此,修長生者是練氣 機,勤坐工,並且,坐需知其法,明其訣,始能有所收益。坐工,不是修禪入定,不是練靈神通,是駕馭氣機,使行氣能在人身順 暢通行;語云:血氣順暢,百病不生。又云:順合逆衝;凡項萬事,順之則 可融洽和合,逆之必招橫阻暴衝。練氣亦如是,順其脈絡,如水順流,必然 流暢無阻,若逆行脈絡,似魚逆水而游,必然筋疲力盡,事倍功半,甚至喪 亡於半途。天地既分,方位既定,則寰宇之間,其磁氣場既在方位之中充沛。人生 在地球之上,而地球繞行太陽,本身兼而自轉,故在大自然之中,晨、午、 晚,地球之磁場,與大寰方向定位之磁場,對於人身之益損,當然會因時辰 不同,產生方位磁場之氣有所不同;因而對於坐工者,更要分明其中奧妙, 始能以此而行坐工達到最高利益。譬如朝陽初生,時在卯(亦有修者以辰之時為用),東方木氣,初陽柔 順,最為養身。正陽剛烈,時在午,行氣順血,血氣澎派,可祛陰邪。落陽 氣衰,月陰初起,時在酉,可為調濟陰陽二氣。天地交泰,時在亥子,練陽 補陰,練陰歛陽,氣息綿長。古來修真之士,大多採用以上時辰,坐工用行。但,一日十二時辰,各 人用工之時,盡有不同,唯,大致仍以上述之時區分。(坐工細分于下章。

無極麻仙姑 降
第十一節 坐工
磁場既有不同,坐工之時又分早、中、晚之節,當然,氣行及坐工會有 所不同。磁場引氣,雖是正面,但必要在磁場方位正確,始能使氣借其助力 而行,但亦有負面,譬如方位不對,正處於其磁場有傷剋於人之處。正是順 合逆衝之理;順之,可以藉天象之磁場,融洽地氣,人置身其中,當然受益 良多。反之,逆衝造成磁氣之衝突,人置身其中,所受傷害之烈,不言可知。因此,必需詳分細說分明:早工—朝陽東昇,要受初並及木氣,當然面向東方最佳。(方位俱以地球之定位為準,譬如地圖所標示之北即為北向。)午工—正陽當空,陽氣正盛,若屬陰盛陽衰,虛耗元氣之修者,最為適當。再以面向南方而坐,南方屬火,火旺正陽,是為祛陰邪之氣,最為佳適也。晚工—落陽已逝,月陰初起,(酉、亥、子三時均為適用。)北方屬水,助
盛陰柔之氣,故向北而坐,可以收歛補陽氣,調劑陰陽,得陰陽相生,氣息綿長之效。吐納—練氣以迄氣機,使其動靜,均在呼吸之間,練氣者,均知必需使氣綿長,氣綿而長,肺活量大,氣血之運行顯示有力,則人身助益,生命亦綿長。因此,行吐納有異於平素之呼吸,加以調節至深吸—可以積蓄大量新鮮空氣,以及大自然能量。淺呼(徐徐吐氣)—所收納於大自然之氣與能量,在體內慢慢加以練化,運行,則如動植物注入水與養份,倍得活力,若吸氣之後立即加以呼出,則人體所得微薄,因此演成呼吸急促,促則短壽,並且,體內不能多得大自然之氣與能量。行氣—氣由鼻吸入於氣管,入肺,沈於氣海,蘊納丹田,再加以導引,穿經過脈,馭氣周天,九轉丹田,以成浩瀚之能源,大有助益於人身,各部器官之運作。以意導氣—氣行若無主宰力量,則易成竄亂之象,氣行竄亂,散則無功,亂竄又能演成氣滯,更能形成岔氣之傷。但,氣於體內,著力不及,因此,以意導氣,正是道家修真之士唯一馭氣之術。氣納丹田之後,下沈至會陰,尾閭,循後上升至命門,再上玉枕,入泥丸,至此,必需舌搭天地橋,渡氣直下,沖破膻中(膻中穴氣孔細
微,必需下沖力道始足,因此,若由丹田升氣,則無力可沖升膻中,將成氣滯、傷、岔。 ),再入氣海,是為行氣周天。導氣成丹—氣欲成丹,水火必濟;水者腎也,火也陽關(陽關包括精關及玄關)。因而氣在丹田沈歛,循會陰則要轉入腎門,氣合水精,漸成丹象,再入命門,命門真火,正是坎離水火,合成爐鼎練丹。至此,氣行周天。唯,氣行上重樓尚需入玄關,以練陽神。總而言之,氣走血脈,丹走經(穴)脈。凡是修長生術之行者,不論練 氣馭馴,或是練氣成丹,必要依此原則而行,始得其功,亦免事倍功半,或 有岔亂散竄之虞。

無極麻仙姑 降
書後語
道家長生術論本及秘本,終于全部著作完成;當然,道家流傳千古,淵 源流長,浩潮博偉之論述及法本,絕非一本鸞書可以道盡。但是,時代變遷 法亦遷,今日所著造者,是擇要而得適合今人所易明而可修之理論、方法, 集編成冊,以備廣佈流傳。道門法教,由元始天尊所演洞真及太上道祖所演之洞元洞神,又有道陵 天師之符錄真言咒語以救世教民,可謂經藏、術法、祈禳、真言咒語,並及 於練氣養生等歷代仙真之修法心得,道藏經典,可謂教化遍及普天之下。今日,鸞門道場「懿敕拱衡堂」,奉上天 玉旨開著真詮寶冊,一者, 鸞門普化之文字因緣,廣度有緣。二者,眾生根器不一,以此廣佈流傳,而 待有緣得之;語云:一時勸人善以言,一世勸人善以書。三者,道家妙法玄 術,早經歷代修真之士嘔心瀝血之結晶,對於啟發學道之人,大有助益。四 者,上器者研閱即有得,但下器者卻要按圖索驥,因此,編輯成冊,有助於 世之有志學此妙法行者,可以有如明師在側,時時獲益。蒼天痌瘝萬象,至仁無私,降傳寶筏,自是度眾共步康莊大道;道家長 生術,歷經無數朝代。真修之士,雖然用心傳世,終究難免佚失,今藉鸞門 著造成冊,並且擇其合適今時世人之易學可修之法,實為當世福音。今人以科學昌明為尚,養生攝生,大迥往昔,因而,所謂文明病層出不 窮。蒼穹悲憫,乃降寶書,甚願世人莫以輕忽,錯失良機。書已著成,簡述 數語以列書後,以勉眾生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