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脫道→出離心
色戒 無色戒 欲戒
對世間有覺悟的人
菩提:覺悟
薩 土垂:有情→欲貪 欲求
生理→物理→心理→觸
第一階段 錄影錄音 →第二階段 搜索→識→第六意識
第三階段 心→citta accumulate→第八意識
而第七意識即欲貪欲求 有清淨的 有雜染的 在生活中天天都在發展 不足夠 心就會罣礙 由於第七意識充滿情愛 害怕得失 對於過去的又常常懷念
情愛 幸福快樂的動力 悲傷痛苦的根源
~~~~~~~~~~~~~~~~~~~~~~~~
一天吸毒 終身痛苦 一人吸毒 全家痛苦
~~~~~~~~~~~~~~~~~~~~~~~~
樂善好施 廣結善緣會成習慣
~~~~~~~~~~~~~~~~~~~~~~~~
為了豬肉而死不閉目→情愛
只要合心意→無所不愛
~~~~~~~~~~~~~~~~~~~~~~~~
菩堤薩 土垂:覺有情
菩薩道是與以往 以我為中心思想不同 知道世間真理 轉識成智 以菩提覺悟 來引導情愛
~~~~~~~~~~~~~~~~~~~~~~~~
菩提心 大悲心 空性慧
度盡一切眾生
體性是空 不貪求功德
佈施的人 東西 行為 體性皆空 是因緣和合而成→不生傲慢
~~~~~~~~~~~~~~~~~~~~~~~~
若有我相、人相、眾生相、壽者相即非菩薩
須以空性 破除我執、法執 菩薩不住於相 應無所在
勝義菩提心
修習十善業:不殺生、不偷盜、不邪淫、不 糸奇 語、不妄語、不兩舌、不惡口、不飲酒..
五根五力 七菩提分 八聖道分
信進定念慧
必然力:懂得因緣法則 不會起犯心 對一切眾生 不起瞋恨心、忌妒心、忄堅 吝心、不捨之心
~~~~~~~~~~~~~~~~~~~~~~~~
解脫道
照見五蘊皆空→行深般若
對因緣法正確、深刻的認識
金剛經:所謂莊嚴 即非莊嚴 是名莊嚴
此無故彼無 此滅故彼滅
本無真正的生滅 都是關係條件的存在→不生不滅 不垢不淨
身心無常 會變就不是真實 故為空
單一:可作主 不需依賴其他因緣
四大:地 水 火 風
無有自性→空性
水:因緣和合才行成 名稱不是絕對 一切為假名
諸形無常 一切隨時間變化 沒有固定不變的
隨緣自在 不隨緣就無法自在
空→我 諸法無我
看淡→灑脫
因緣生 因緣滅
我空法空 就是真正的解脫
明白諸法無我 一切皆空 並行菩提心 大悲心 就是菩薩 無住而行一切善事 菩薩道
色戒 無色戒 欲戒
對世間有覺悟的人
菩提:覺悟
薩 土垂:有情→欲貪 欲求
生理→物理→心理→觸
第一階段 錄影錄音 →第二階段 搜索→識→第六意識
第三階段 心→citta accumulate→第八意識
而第七意識即欲貪欲求 有清淨的 有雜染的 在生活中天天都在發展 不足夠 心就會罣礙 由於第七意識充滿情愛 害怕得失 對於過去的又常常懷念
情愛 幸福快樂的動力 悲傷痛苦的根源
~~~~~~~~~~~~~~~~~~~~~~~~
一天吸毒 終身痛苦 一人吸毒 全家痛苦
~~~~~~~~~~~~~~~~~~~~~~~~
樂善好施 廣結善緣會成習慣
~~~~~~~~~~~~~~~~~~~~~~~~
為了豬肉而死不閉目→情愛
只要合心意→無所不愛
~~~~~~~~~~~~~~~~~~~~~~~~
菩堤薩 土垂:覺有情
菩薩道是與以往 以我為中心思想不同 知道世間真理 轉識成智 以菩提覺悟 來引導情愛
~~~~~~~~~~~~~~~~~~~~~~~~
菩提心 大悲心 空性慧
度盡一切眾生
體性是空 不貪求功德
佈施的人 東西 行為 體性皆空 是因緣和合而成→不生傲慢
~~~~~~~~~~~~~~~~~~~~~~~~
若有我相、人相、眾生相、壽者相即非菩薩
須以空性 破除我執、法執 菩薩不住於相 應無所在
勝義菩提心
修習十善業:不殺生、不偷盜、不邪淫、不 糸奇 語、不妄語、不兩舌、不惡口、不飲酒..
五根五力 七菩提分 八聖道分
信進定念慧
必然力:懂得因緣法則 不會起犯心 對一切眾生 不起瞋恨心、忌妒心、忄堅 吝心、不捨之心
~~~~~~~~~~~~~~~~~~~~~~~~
解脫道
照見五蘊皆空→行深般若
對因緣法正確、深刻的認識
金剛經:所謂莊嚴 即非莊嚴 是名莊嚴
此無故彼無 此滅故彼滅
本無真正的生滅 都是關係條件的存在→不生不滅 不垢不淨
身心無常 會變就不是真實 故為空
單一:可作主 不需依賴其他因緣
四大:地 水 火 風
無有自性→空性
水:因緣和合才行成 名稱不是絕對 一切為假名
諸形無常 一切隨時間變化 沒有固定不變的
隨緣自在 不隨緣就無法自在
空→我 諸法無我
看淡→灑脫
因緣生 因緣滅
我空法空 就是真正的解脫
明白諸法無我 一切皆空 並行菩提心 大悲心 就是菩薩 無住而行一切善事 菩薩道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